六项创新一个倡议解决“看病难、看病贵”问题——济宁日报
来源: 作者: 日期:2011/10/8 10:01:20 浏览次数:7384
来源:《济宁日报》2011年9月27日 A4版
六项创新一个倡议解决“看病难、看病贵”问题
——济宁脉管炎医院一切为病人利益的创新倡议纪实
本报记者 李允 通讯员 朱宝玉
近年来的医改解决了一些中小疾病患者“看病难、看病贵”的问题,一些大病如脉管炎及其类似的栓塞性血管病患者“看病难、看病贵”的问题,依然存在。很多患者因病致贫、因病致残,甚至家破人亡。 “看病难”的主要问题,就是对疑难病的病因、流行病学认识不清,找不准治疗的方向和方法,墨守陈规,缺乏创新精神。“看病贵”的主要问题,是由高收费和乱收费造成的。为解决上述问题,济宁脉管炎医院实施了六项创新,提出了一个倡议,让百姓“看好病、少花钱”,从而解决脉管炎和其他疑难病患者“看病难、看病贵”的问题。这对弘扬“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”、“以人为本”的理念、“仁者爱人”的美德、落实卫生界“三好一满意”的要求和构建“和谐社会”都是大有裨益的。
六项创新介绍如下:
一、脉管炎病因学的新认识
要治愈某种病,必须清楚病因。用药如用兵,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,否则是无法治愈疾病的。单纯的中医、西医不能治愈脉管炎,对脉管炎病因学认识不清楚是主要原因。济宁脉管炎医院张兴惠医生经50多年的研究,弄清了脉管炎的病因——多原因损伤性血管植物神经麻痹。以往的中、西医教科书记载,脉管炎病因与寒湿和吸烟有关,其为“寒湿论”和“烟原论”,这种认识是错误的。因为在温热的广东省五华县,在干旱的陕北黄土高原,脉管炎患者依然存在。早在三国时期脉管炎(脱骨疽)已经存在,当时的华佗就是用“四妙勇安汤”治疗脉管炎的,然而在三国时期中国人是不吸烟的,烟是明朝万历年间由外国传入中国的。脉管炎的症状是:患肢发凉、疼痛、足色潮红或暗红、跛行,足背、足跟、胫前、胫后、腘动脉、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,血栓形成,堵塞血管,导致肢体缺血性坏死。中医称此为“气滞血瘀”。中医还有“气行血行”、“气止血止”,“阳气不能下达生厥逆,阴血失去灌注出腐烂”的论述。血管的搏动是受植物神经——交感及副交感支配的。巴甫洛夫在其所著的《人体生理解剖学》的“脉管的神经系统”一章中说:“肌形型血管的收缩与舒张(脉搏搏动)是受植物神经支配的。”又说:“肌形型血管的收缩与舒张是血管腔内的血液继续前进的促进力。”中医的“气行血行”、“气止血止”的学说,与巴甫洛夫的上述学说很相似。“气行血行”相似巴甫洛夫的植物神经支配血管搏动,促使血管腔
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下一页
上一条新闻:采用比较医疗方式,以患者为主评审药品 解决“看病难 、看病贵”问题 下一条新闻:济宁日报20110927期:六项创新一个倡议解决“看病难、看病贵”问题